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央企退出时间进程表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10-12-07 14:36

[摘要] 在78家房地产为非主业的央企“磨磨蹭蹭”不愿退出市场的时候,监管机构日前向商业银行下发了一份房地产央企“红名单”。根据这一名单,目前多家银行已经要求分支行只能对名单中列示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等16家房地产央企提供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对16家之外的非房地产主业央企不得提供新增房

3月15日 地王频出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15日对外发布:2010年1至2月,北京四环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为每平方米31220元。

同日,在对高房价的一片讨伐声中,两大国企出手,北京一日诞生总价和单价两个新地王,分别为52.4亿元、楼面地价每平方米2.75万元。

“我们是房地产二级开发商,知道过程中所有细节。今年赶快买吧,北京住房的均价,未来两年要涨到4万元/平方米。”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锡华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庭曾这样表示。

如今看来, 庭的表态也许太保守了,北京房价涨到4万大概不用两年。

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闭幕。 

3月15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外发布:2010年1至2月,北京四环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为每平方米31220元,四至五环路均价为每平方米17254元,五至六环路均价为每平方米11776元,六环路以外均价为每平方米10409元。

同一天,在对高房价的一片讨伐声中,北京诞生两个新地王。

15日,经过64轮竞价,中信地产以52.4亿元的总价竞得大兴区亦庄住宅及商业项目(XI-1B),总金额超越2009年“地王”顺义区后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地的50.5亿元,创下北京拍地总价。

同日,经过84轮的激烈竞价,远洋地产旗下子公司远豪置业以40.8亿元竞得北京大望京1号住宅混合用地,地块楼面地价达每平方米2.75万元,被认为是北京市场上新的“单价地王”。

记者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获悉,新“地王”大兴区亦庄项目地块位于大兴区亦庄镇,建设用地面积18.6万平方米,代征地面积14.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39.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配建10万平方米限价房。

在市场上赢得新“地王”称号的大兴区亦庄项目用地和大望京住宅用地原计划在3月8日进行现场竞价。3月8日当天,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出公告将竞价时间延后一周。

业内人士分析,北京市将一些热点地块的现场竞价时间延迟至“两会”后,主要为避免“两会”期间出现新的“地王”,同时也给处于观望态度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充足的时间。“两会”后,北京土地市场果然以交易天价迎来了新“地王”。

曾创造50.5亿元高价的2009年北京“地王”于今年2月1日被收回。北京市国土局取消了竞得顺义区后沙峪镇地块的大龙公司的竞得资格,同时没收大龙公司交纳的2亿元竞买保证金。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曾表示,北京市将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依法查处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但分析人士认为,过高的地价可能会使北京市政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计划落空。

相关新闻

楼市泡沫普遍存在 平民购房该何去何从?

倪金节:中国楼市能否摆脱“哈里森模型”

中国楼市难以驾驭 政策制定者研究长期策略

月供超收入泡沫比达五成 房贷风险警报拉响

董秀成:房价还将在骂声中昂首挺胸

 

中骏置业1.26亿收购中石油地产公司

央企地产“劝退令”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民营企业福建中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01966.HK,下称“中骏置业”)成了个吃螃蟹的人。

日前,中骏置业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成功摘牌,取得中石油下属房地产公司北京都市圣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都市圣景”)100%股权,成交价为1.26亿元。

“在这个时间点拿下这个项目,表示了我们对北京市场的信心和重视。”昨日,中骏置业北京公司企划部经理于方兴在接受《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未来会将该项目打造成中骏置业所擅长的高端公寓,“如果一切顺利,希望明年能在市场上有所动作”。

后期运作复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央企根本不舍得拿最赚钱的项目出来转让,出让的项目大多债务关系复杂。

事实证明,此次中石油转让的都市圣景便存在着拆迁、债务、人员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

根据公开资料,作为中石油旗下的全资公司,都市圣景的实际资产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的一宗约5800平方米的土地,中石油原本打算将其建成一个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商住楼项目——华龙大厦。

有消息称,华龙大厦项目原本合同约定开工日期是2005年,竣工日期2007年。今年初,都市圣景因未按合同约定期限开工建设构成土地闲置,收到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开出的通知,要求其将该项目建设开发情况书面报告北京市国土局。

对此,都市圣景方面的解释是,该地是德外大街最后几块未拆除的地块之一,需要拆迁的居民有60户,都是上世纪60年代平房,之所以未能按时开工有众多原因,其中包括本项目属于经法院拍卖的历史遗留项目,情况复杂、拆迁量大、拆迁难度大等。其中,拆迁曾因奥运年不批拆迁许可证而搁置。

而就在都市圣景宣称已备足资金,并预计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拆迁后不久,在北京市产权交易所的公开转让项目中,该公司便赫然在列。

根据挂牌公告,此次转让的包括都市圣景100%股权及6498.236449万元债权,且都市圣景的人员将由转让方自行安置,挂牌价格为1.26亿元。这也成为今年3月国资委出台非地产主业央企“劝退令”后,个将旗下房地产公司100%股权予以公开转让的央企项目。

最终,中骏置业以底价1.26亿元成功摘牌。

“我们本以为会有竞争,但可能大家还在观望,对于市场的预期没有我们乐观。”于方兴表示,1.26亿元的价格处于中骏置业的预期范围内。

对于该项目拆迁及后期运作的难度,于方兴坦言中骏置业已有所准备。华龙大厦目前的规划建筑面积为3.8万平方米,1.26亿元的成交价折合楼面价约为3316元/平方米。对于这个看似不高的楼面价,于方兴表示,更大的成本在于拆迁补偿费。“这个地方的拆迁肯定是有难度的,不是国家指导价能够拆得动的,至少要到指导价的两倍甚至三倍。”

打造高端公寓

实际上,在国资委的“劝退令”发布之后,涉及央企退出的房地产项目转让数量正在缓慢增加中。如目前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的就有南光(上海)投资公司、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宁夏化工厂分别持有的上海中国石化(600028,股吧)大厦置业发展有限公司52%和48%股权;国药集团新疆药业有限公司持有的新疆迈德胜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深圳中建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中建投置业顾问有限公司100%股权等4个房地产项目,挂牌总价为2.71亿元。

而对于78家央企退出所涉及的项目转让,包括主业为房地产的央企、上市房企及民营房企中的不少企业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花样年(01777.HK)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潘军就曾于日前表示,花样年正在洽购这些退出企业的房产项目,将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收购,“收购的首要条件是要求相关资产的净利润逾15%。”

对此,于方兴也表示,央企的转让是中骏置业拿地的渠道之一。对于此次收购项目的利润率,他们测算的结果也为15%左右。“如果到时候市场好的话可能再高一点,如果市场不好的话也就这个水平。”

“拿下这个项目也是我们经过全面评估之后才作出的决定,出于平衡成本的考虑,如果价格再高我们也会放弃。”于方兴表示,未来中骏置业准备将这个项目打造成高端公寓项目,“这也是我们公司比较擅长的。”

此前的2007年,中骏置业曾在北京CBD核心区内的东大桥区域开发了高端公寓“世界城”项目,目前,该项目非毛坯现房均价为49000元/平方米。

相关新闻

楼市泡沫普遍存在 平民购房该何去何从?

倪金节:中国楼市能否摆脱“哈里森模型”

中国楼市难以驾驭 政策制定者研究长期策略

月供超收入泡沫比达五成 房贷风险警报拉响

董秀成:房价还将在骂声中昂首挺胸

 

中远半年内退出远洋地产

在国资委要求非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楼市后率先表态;目前间接持有远洋地产8%股权

国资委要求78家非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昨日要求,中远集团下属二级子公司中远香港集团在半年内,退出所间接持有的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约8%的股权。这是在国资委下达“清退令”后明确给出退出时间表的央企。

3月15日,远洋地产下属企业以40.8亿元的总价竞得大望京1号地,楼面价超过2.75万元/平米。3月18日,国资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退出房地产业务,并确定16家主业为房地产的央企。中远集团不在16家之列。

昨日,魏家福表示,中远将把间接持有的8%的远洋地产股权在半年内退出,彻底退出房地产市场。

资料显示,中远集团以航运和物流为主业。中远集团下属的三级子公司中远国际持有远洋地产16.85%的股份。而中远香港集团拥有中远国际51%的股权。据此测算,中远集团间接持有远洋地产约8%的股份。

魏家福介绍,1998年以前,中远曾经实施过“下海、登陆、上天”的发展战略,产生了南北两家房地产公司。北方的公司即为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南方的房地产公司为中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以来,中远集团实施“由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的发展战略,按照国资委确定的“主业三大板块”,推行主辅分离,全力剥离房地产。位于上海的中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被全部出售给社会资本。

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2年与中化集团合资,中远退出了50%的股份。接着,中远又引进社会资本做大股东;2007年,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远洋地产,在香港上市后,中远香港集团拥有的远洋地产股份被稀释为8%。

目前,远洋地产拥有股份的是中国人寿,其持有远洋地产24.08%的股权。根据相关规定,中国人寿属于保监会监管,不是国资委所属央企。(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

楼市泡沫普遍存在 平民购房该何去何从?

倪金节:中国楼市能否摆脱“哈里森模型”

中国楼市难以驾驭 政策制定者研究长期策略

月供超收入泡沫比达五成 房贷风险警报拉响

董秀成:房价还将在骂声中昂首挺胸

 

漫画: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背景: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强调,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

国务院国资委22日对外公布消息说,国资委19日召集16户以房地产为主业和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开会。在此次会议上,李荣融作了上述表示。

此次会议上,李荣融指出,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加强风险意识,把防范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成本控制,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

李荣融要求中央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认真吃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高度关注民生和当前房地产市场走势。中央企业不仅要履行好经济责任,还要履行好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觉执行好国家经济政策。

继李荣融之后,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过高的房价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地王”现象的直接受益者是地方政府,土地竞拍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这笔收入的使用方向。

邵宁指出,收入分配出现分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有钱人的钱很多,也有大量低收入群体。土地财政收入的相当部分,应转向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相关新闻

楼市泡沫普遍存在 平民购房该何去何从?

倪金节:中国楼市能否摆脱“哈里森模型”

中国楼市难以驾驭 政策制定者研究长期策略

月供超收入泡沫比达五成 房贷风险警报拉响

董秀成:房价还将在骂声中昂首挺胸

 

央企一天三度齐刷刷在楼市封王,动作过于生猛,全社会为之侧目。尽管当事央企反应漠然,但国资委在三天内两度对此表态。3月16日,国资委新闻处表示,禁止央企进军地产“于法无据”;18日,国资委召开发布会表示,按照国资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尽管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78家央企在楼市横冲直撞的行为有望得到遏制,在其封王之处也不会留下烂尾楼,但事情至此并不圆满。其一,本已谨慎的市场氛围在央企地王的刺激之下又开始躁动不已。一夜涨价上万导致的不合理异动不可能因为以后央企的退出而自动降温。其二,当地王的行为没有得到机制的管理。违规当地王既不会被惩处,而且可以全身而退,没有恰当的惩罚和激励机制的约束,很难让人相信下一次不会有央企再冒这个利润丰厚的险。其三,即使78家央企最终退出,但仍然可能通过与关联企业合作、资本项目运作,作为幕后推动者继续在楼市隐性存在,继续用与民争利的方式左右楼市走向。

之所以如此杞人忧天,是因为根本性的问题仍然没有因为78家央企的退出而解决。如果央企仍然比其他民营资本享有更多的政策、信贷优势,仍然处于生产链条的王者地位,那么只要刺激性政策仍然保持,他们就存在“富人的烦恼”——钱多得花不出去,那么他们超范围经营的冲动就始终存在;如果央企不能被更严格的机制限定经营范围,那么“于法无据”就始终会是一道坚强的盾牌,保护他们为所欲为;如果央企自有土地开发速度不按正常节奏进行,要等待楼市再度畸形繁荣时才动工以分享厚利,那么楼市形成正常合理的价格机制就永不可能。

事实证明,挟巨大垄断优势的央企是楼市多年调控仍然不能形成合理价格机制的主要原因。合理的价格机制需要充分的竞争为前提,但没有任何一家民营公司可以真正担当央企的竞争对手。只要不具经营资格的央企存在于楼市一天,竞争就是不充分和虚假的,任志强潘石屹在博客上的互相嘲弄并非没有道理。

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从央企的性质而言,作为全民税收的经营者,其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是为全民谋取红利而不是相反。涉及重大民生的领域,即使利润再丰厚,央企也应该慎入,或为其设置高于民营资本的门槛。

一句话,没有对央企的合理行为限定,市场可能会搞乱,国有企业的属性会搞乱。因此,仅仅让超范围经营的78家央企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候退出,是远远不够的。什么时候央企不能在经营领域之外随意为之,并为其非理性行为付出代价,什么时候央企的性质才能还原。只有到那时,央企所拥有的国有资产,才能与全民资产画等号。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期望78家央企退出楼市不是一种战术撤退,而是推动他们向全民企业转变的战略开始。

相关新闻

楼市泡沫普遍存在 平民购房该何去何从?

倪金节:中国楼市能否摆脱“哈里森模型”

中国楼市难以驾驭 政策制定者研究长期策略

月供超收入泡沫比达五成 房贷风险警报拉响

董秀成:房价还将在骂声中昂首挺胸

 

国资委有关人士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国资委要求78户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以来,央企退出工作正在有序顺利地进行。

“退出工作进行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顺利,相信退出工作能够按照预想的时间表完成。”这位官员表示,需要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央企均按照要求按月向国资委报告退出情况,一切正在有序进行。不过,他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时间表。

针对备受关注的央企拿地问题,今年3月18日,国资委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将退出房地产业务。

对于主业为房地产的16家央企,该官员表示央企应该做强主业,但他否认国资委曾通过约谈等方式授意这些央企下半年在各自专注的领域加速扩张。他强调,房地产业务在整个央企业务中占比很低,并且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16家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并非央企业务的重点。

国资委早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户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中央企业。

2009年,16家央企的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为5616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为1899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为188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

2008年,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下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仅占到15%,利润只占7%。

该官员表示,国资委今后除按计划推进退出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央企发展规划,抓住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契机,帮助央企谋篇布局。

相关新闻

楼市泡沫普遍存在 平民购房该何去何从?

倪金节:中国楼市能否摆脱“哈里森模型”

中国楼市难以驾驭 政策制定者研究长期策略

月供超收入泡沫比达五成 房贷风险警报拉响

董秀成:房价还将在骂声中昂首挺胸

 

针对市场传言“国资委近期通过约谈等方式"授意"房地产央企下半年在各自专注的领域加速扩张”一事,接受《财经日报》记者专访的国资委相关人士对此予以否认。

“没有这个事情,最近我们在房地产领域也没有研究新的政策。”上述人士对记者明确表示。

自从年初爆出央企频拿“地王”消息后,央企在上半年房地产调控前后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国资委在今年3月末明确表态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随后这78家央企在4月初向国资委提交了退出方案。

对于此次传闻,前述人士也颇有些无奈,他对记者表示,国资委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对企业经营管得这么细。

中央4月份出台“新国十条”后,各地的房地产价格普遍出现回落,或者陷于有价无市的观望期。北京市一位有购房意愿的人士对记者说,他最近收到地产中介邀请看房的电话明显增多。“我现在更关心成交价的变化,因为市面上价格在成交时一般都会予以打折。”他说。

野村证券7月7日的报告认为,目前的紧缩政策应该会让平均房价在未来12~18个月内下降10%~20%。此后政策或将逐步放宽,成交量应该会强劲回升,而价格涨幅则表现温和。房地产市场回调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

由于房地产问题牵涉到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如果跌幅不足10%,政府可能会觉得没有完成"政治任务",因此会维持紧缩政策,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但如果跌幅超过20%,政府或许会开始担心房地产市场过度萎缩对经济其他部分造成的溢出效应,从而放松或甚至逆转部分的紧缩政策。”野村证券在报告中指出。

不过,就最近两个星期相关部委的表态来看,房地产调控仍将维持现有局势。

鉴于房地产中期价格或回稳,少数资金充裕或在调控前已经周转过来的优势地产企业也频繁出手,争取降低拿地成本。据媒体报道,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个主要城市6月28日~7月2日共成交土地54宗,环比增加10%,成交土地面积480万平方米,环比增加98%,值得注意的是,成交均价环比却降49%。

至于78家央企的退出情况,目前整体进展还较缓慢,但遵循着既有步骤。记者观察到,北京、上海等定点产权交易所挂牌的中央企业房地产项目在调控后暂时未明显增多。

处于价格下跌的市场中,有意接盘这些房地产的央企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些房地产项目当初拿地成本就较高,按现有价格接盘显然有难度;同时并购相关央企房地产,也需要考虑企业整合和人员安置等问题。

相关新闻

楼市泡沫普遍存在 平民购房该何去何从?

倪金节:中国楼市能否摆脱“哈里森模型”

中国楼市难以驾驭 政策制定者研究长期策略

月供超收入泡沫比达五成 房贷风险警报拉响

董秀成:房价还将在骂声中昂首挺胸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